电动阀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电动阀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新闻】增产又节肥环保还暄地碟花百合

发布时间:2020-10-19 07:02:50 阅读: 来源:电动阀厂家

增产又节肥环保还暄地

张成伍本报记者刘振远

“看左边的这片田,玉米长得差不多到眉梢;再看右边的,已经比我高出10多厘米了。”今年8月初,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大泽乡镇水池村南广组的玉米地里,帮群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爱华用自己的身高丈量着玉米的高度。身高1米7的他告诉记者:“左边的玉米,采用的是传统秸秆灭茬还田技术,而右边采用的是今年区里新推广的板茬免耕播种技术。哪种技术庄稼长得更好,一眼就能看出来。”

事实上,自2015年起,开展小麦—玉米轮作生产的老蔡在秸秆处理方式上已经经历了两次“蝶变”。“第一次是2015年,从之前的一烧了之到灭茬还田,第二次是今年,从灭茬还田再到板茬免耕播种。”

从一烧了之到灭茬还田

“一开始大家不懂秸秆还田的好处,基本上都是一把火烧掉。300多亩小麦秸秆烧起来浓烟滚滚,呛得人直流眼泪。”蔡爱华说。

2015年,宿州市相继出台《关于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实施意见》《宿州市2015年秋季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方案》等文件,确定了“全面禁烧、零火点、不误农时”的工作任务。埇桥区农机局制定了秸秆灭茬还田技术路线,推进秸秆灭茬还田工作。

当年,老蔡响应政府的号召,对秸秆不再一烧了之。“秸秆焚烧污染那么严重,政府提出来还田利用,我们很支持,咱家当年就实现了全量还田。那时的还田技术要先将小麦秸秆全部粉碎并均匀地抛撒在地表,再用还田机械埋茬,然后才播种。”

嘴上虽说认同,但老蔡心里也难免“打鼓”,“老百姓种地,一怕麻烦,二怕抬高成本。刚开始还有个别村民偷偷焚烧,就是这个原因。”老蔡回忆道,“实际上,灭茬还田比直接焚烧增加了成本,一笔是购买尿素的费用,另一笔是打‘封地药’的费用。”

增加的这两笔费用从何而来?原来,粉碎后的秸秆在腐熟过程中,微生物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氮素,增施尿素不仅可以加速秸秆腐熟,还能避免秸秆与下茬作物争夺养分。打“封地药”是因为秸秆养分容易滋生害虫和杂草,还田后打一遍药能够有效防治虫害和草害。

“种玉米基本上一亩地用一袋专用肥,灭茬还田比直接焚烧每亩要多施20公斤尿素,差不多是40元。”老蔡算起了经济账,“打一遍‘封地药’,每亩的成本大约100元。”

随着玉米一天天成熟,老蔡那颗“打鼓”的心逐渐平复了下来。“秸秆还田后,玉米长得比之前高出10多厘米,叶子又宽又绿,明显旺盛多了。”秋季收获,老蔡一合计,不但没有亏本,自己还有不少的赚头呢。“秸秆直接作为绿肥还田,省去了大部分底肥的花销,还减少了大约10%的化肥用量。2015年一亩地产量达到了1400斤,比2014年增加了400多斤。”

从灭茬还田到板茬免耕播种

2016年,蔡爱华的脸上又泛起了愁容:“国家玉米政策调整后,价格一直低迷,之前每亩多产出的400斤收益,也快抵不住秸秆还田的成本了。”如何实现秸秆全量还田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综合效益的进一步提升,成为横在“蔡爱华”们面前的一道坎儿。

幸运的是,今年老蔡承包的300亩玉米地中有50亩被埇桥区农机局选作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试验田,开展秸秆全量覆盖还田条件下新型复式作业机械效果试验。

原来,今年宿州市出台《2017年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技术方案》,在传统还田技术的基础上,开始试验推广板茬免耕播种技术。据埇桥区农机推广站站长王敏介绍,板茬免耕直播是在有作物残留物覆盖的未搅动土壤上,直接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作业,具有土壤搅动小、功率消耗少等优点,适合小麦—玉米轮作区秸秆还田的推广。

“50亩试验田里玉米的长势比传统灭茬还田更加旺盛,个头足足高出了20多厘米。”他一边丈量一边说,“如果后期不出现重大的旱涝灾害,试验田里的玉米亩产预计可在1400斤的基础上再增加100斤。”

记者走进试验田发现,还田的秸秆眼下还没有完全腐烂,覆盖在地上大约有3厘米厚,抓起一把揉了揉,几乎没有“筋道”的感觉。王敏介绍说,新型还田技术的方法是,将联合收割机加装秸秆切碎抛撒装置限茬收割,然后新型复式作业机械在开沟起垄的同时,将开沟行的秸秆分到两侧,并在开沟行进行种肥同播作业,播种的行距约60厘米、株距约25厘米、播深约4厘米,而施肥深度在8厘米左右。

相比传统灭茬还田,新型技术表现出哪些优势?蔡爱华现身说法:“一方面秸秆不灭茬具有更好的蓄水保墒作用;另一方面传统模式需要再耕一遍地,机械会对土地多一次碾压,更容易造成土壤板结,也更容易导致玉米播种时种子播在土层上,影响成活率。”

新技术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作物长势,更让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不只是省去了耕地环节,开沟起垄的同时完成了施肥和用药,比传统技术省去了打‘封地药’的人工费用。”老蔡计算着,“传统技术在灭茬后,得雇工人背着电动喷雾机打药,1个劳力1天工作8小时大约能打10~12亩,仅节省的人工成本,每亩就在25~30元。”

新型复式作业机械功不可没

为什么新技术具有节本增效的显著效果?答案就在新型复式作业机械上。在蔡爱华家的农机棚库里,记者见到了这样一台设备。

“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台设备比传统的种肥同播机,多安装了一台打药器,因此同时具备了开沟起垄、种肥同播和打药3种功能。运行一次,3种功能同时启动,生产成本自然就会降下来。”老蔡一边演示一边说,“虽然是第一年引进,却得到了乡亲们的欢迎,不少人专门打电话来,点名要这种新型机械开展作业。因为和传统机械花费差不多,却能额外享受到打药服务,谁又不愿意呢?”

当记者问起购买秸秆还田机械是否会增加经济负担时,老蔡笑了笑:“无论是2015年还是今年购买的设备,其实都花不了多少钱。先不说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报酬,单是节约的种地成本,也早就把本钱赚回来了。当然,这多亏了政府的农机购置补贴,才能让农机合作社成为了切实的受益者。”

蔡爱华拿出一支笔,在本子上算了起来:“2015年运用传统灭茬技术时,一台拖拉机带着一台灭茬机和一台播种机。灭茬机价格约7800元,补贴后个人出资5000多元;可以种肥同播的播种机价格1000多元,政府补贴80%,自己出了200多元。合在一起算下来,自己只拿了5200元。”

他继续计算着:“今年采用的新技术,一台拖拉机带着一台新型复式作业机,新设备融合3种功能于一体,价格约1.7万元,政府补贴80%后,自己只掏了3400多元。两者比较下来,在政府补贴的支持下,单是购买农机具,今年就比前两年省下了1800元。”

实际上,在埇桥区开展秸秆还田的新型经营主体里,蔡爱华并不是受益的个例。作为小麦—玉米轮作区,埇桥区近年来不断推进农机装备、农业技术、农业信息化在秸秆还田中的集成应用,实现了作物秸秆的全量还田。据埇桥区农机局副局长温海涛介绍,目前,全区已建立了7个2000亩以上的示范片,开展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对比试验,加强秸秆还田环境下病虫草害发生规律的研究,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同时,通过技术的推广应用,2017年力争实现全区小麦秸秆还田150万亩以上、玉米秸秆还田100万亩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不低于85%的目标。

治疗难治性癫痫哪家好

治疗前列腺炎医院

四川省生殖专科医院专家黄英好不好

河南治疗癫痫的专科医院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