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阀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电动阀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村里收藏的地契捐给了档案馆【消息】

发布时间:2020-09-16 03:32:04 阅读: 来源:电动阀厂家

吴家堡村民捐赠的部分地契。

1月12日,太原市晋源区吴家堡村的村民们,将村里收藏多年的1000多份地契捐赠给太原市档案馆。10个月前,几个吴家堡村村民到村委会一间落满灰尘的库房寻找村志编写资料时,发掘出这批地契。吴家堡村已经进行了“村改居”改制,对这些记录先辈们生活足迹的档案资料的安置,大家曾举棋不定,最后决定,由政府档案馆保管,才能更好地保护它们,吴家堡村委会决定捐赠出去。接到这批珍贵的资料,太原市档案局已开始对1000多份地契展开修复工作。这批地契还计划制作成电子版,对外提供借阅服务。1月18日,记者来到吴家堡,了解1000多份地契背后村民对土地的深情。

地契有了安全归属

在太原市档案局,记者看到,这些土地产权契约纸质为麻纸,目前已存放于太原市档案馆专门保存纸质资料的库房。契约签字日期显示,这些地契跨越300多年,包括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民国,各年代的都有。村委会在捐赠之前,对这些地契只做过简单的烫平处理,大部分地契都保存完整。库房配备了恒温、恒湿、防火、防盗设施,为它们的长期保存创造了条件。吴家堡村捐赠地契时,太原市档案局为表扬吴家堡社区居委会的捐赠行为,颁发了捐赠赠书。对于一次能够从民间征集如此多的地契,太原市档案局局长宋建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分难得”。“市档案局以前也从民间征集过地契,但都是零散的,这次征集到上千份,是建馆以来数量最多的一次。”宋建平说。地契是土地所有权的凭证,每张地契,详细记录着当时土地交易情况:上面写有土地位置、面积、交易价格等信息,最后买卖双方、具保人签字,政府加盖印契生效。这1000多份吴家堡地契,其字里行间蕴含的人文历史信息之丰富,曾令接到“吴家堡村保有大量地契”信息的山西大学历史系一名教授产生兴趣。这名教授为此向村里提出征集地契的要求,还特别邀请村民到学校考察资料馆藏条件。村里对如何安置地契举棋不定,担心放到高校会引起村民误解,婉拒了这名教授的要求。对1000多份地契的价值,宋建平如此评价: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太原市郊区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农村从此消失,变成城市的一部分。为了留住农村文化的“影子”,市档案局付出了很大努力。吴家堡村所捐赠的地契,对研究太原土地管理、区域地界、地名沿革的历史变迁,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该局将对地契登记、造册、修复、装潢进行开发利用,未来还计划制作电子版,为学界研究太原农村变化提供借阅服务。

记载乡村历史足迹的地契

说到这些地契何以能够保存到今天,连吴家堡村人都说不清其中的原因。3年前,吴家堡村委会决定编修一部村志。由几名吴家堡本村文化人组成的村志编修组,开始四下收集素材。走访老年村民,采集口述实录和民俗传说故事,收集各种写有吴家堡村文字的期刊、杂志,几个人为此忙了两年有余。2017年3月的一天,村志编写组成员到村委库房翻检文件,结果在打开库房角落里的两个大纸箱后大吃一惊,纸箱里塞满了各个年代的地契。几个人一一挑选、烫平,共整理出完整的1102份地契,其中年代最远的1份地契,可追溯至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吴家堡是太原西南紧靠汾河的一个普通村庄,人居历史最远可追溯至宋代。历史上,吴家堡村人主要靠农业和编织苇席谋生。新中国成立前,该村只有180户,600多人,这1102份地契,相当于户均6份多,人均近2份,这一事实令吴家堡人惊讶不已。村中有老人回忆称,这些地契,可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核发新土地证时从农民手里收集回来的。连同这批地契,还有一沓53份保状。这些保状,纸张大小不一,全为毛笔书写,内容格式大体一样:具保状人×××,今保的×××原×亩×分地契×片因年久(或事变房屋炸塌)失落。日后如出现,立交村政府。日后失契发生其它问题,有护状人愿受连带处分。最后还有具保人的签字和指印,日期为1951年6月21日或22日。吴家堡的地契,显示经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生产队、村委会机构变迁,被人们从破庙搬进平房,从平房搬进楼房,却一直得以保存,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延伸采访

一个农民的乡愁

今年62岁的师爱军,是吴家堡村村志编写组成员之一,他也是1000多份吴家堡地契最初的发掘者之一。2016年夏天,一次天降大雨,保存有地契的库房房顶漏雨,他曾冒着雨给屋顶铺篷布,防止了雨水流入库房。迄今回忆起这件事,他仍感到“庆幸”。“如果那次雨水进了房,地契都保不住了。”师爱军说。自从在村委会库房发现地契后,师爱军全程参与了对地契的挑选和整理。在此后编修吴家堡村志过程中,这批地契记录的历史信息,成为他编写村志的素材来源之一。地契里出现的大量地名、方位、人名,让他研究考证吴家堡村过往历史有了实物史料,而一个个浮现在眼前的名字,让他感受到先辈们仿佛就在眼前,令他心生感动。“吴家堡的土地紧挨汾河,土地肥沃,历史上的吴家堡人依靠种地就能过上不错的生活。清朝道光三年,一个叫李超凡的吴家堡人考中进士,后来到外地做官,致仕后仍回到家乡。在1000多张地契里,我们找到一张写有李超凡名字的地契。”师爱军说。历史上的吴家堡村人,对土地有着别样的情感。即使时代变迁,情感依然浓烈。迄今,吴家堡一些村民家中都保存有老辈留下的地契。师爱军家中至今仍保存一份父亲留给他的地契。师爱军父亲出生时,家道中落,13岁时打长工,一生日子过得十分清苦。“这张地契,是父亲上辈人留下的,当时已是一张废纸,他却一直保存直到去世。”师爱军说。在吴家堡,吴姓、李姓、师姓都是历史悠久的姓氏,其中吴姓距今22代、李姓距今20代、师姓距今17代。沿革几十代的姓氏,证明了这个村庄的古老。随着太原市城市化进程推进,截至今年,吴家堡剩余耕地已很少很少了。而今村委会也改制为社区居委会。记者在吴家堡看到,村民小区盖着几十栋六层小楼,小区里建了幼儿园,楼前安装着健身器材,生活环境与市民们的几无差异。吴家堡村的生活面貌发生着剧烈变化,村民延续几十代的谋生手段也随之改变。师爱军年过六旬,像他这样年纪的吴家堡村民,每月能领取150元补贴,几乎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干庄稼活。村里的年轻人,也少有在当地找工作的,大部分在太原市里有工作。生活越来越好了,师爱军的心里却还有一份牵挂。去年,师爱军利用村委会提供的一间房屋办起一个小展览室,用来收藏和存放让他可以忆起农村生活的各种物品。展览室展柜上、墙角处,摆放着镰刀、斧头、秤、穿衣镜、老式收音机……时不时会有村民在这里参观聊天。人都散去的时候,师爱军也会静静地呆一会儿,或许,这里就是他的乡愁。

本报记者 梁成虎

魔龙觉醒手游

奇幻世界英雄破解版

仙道奇侠

松松总动员破解版